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03回白太常难途托娇女 (第4/5页)
⽩公闻言,连忙拭泪,改容道说:“吾兄之言,开我茅塞。若肯为小女择一佳婿,则小弟虽死异域亦含笑矣。”因着看红⽟姐小
道说:“你明⽇到舅舅家去,不必说是舅甥,只以⽗女称呼,便好为你寻亲。”姐小再要开口,恐怕打动⽗亲悲伤,只得硬着心肠答道:“谨领爹爹严命。”大家又吃了会一儿,不觉天晚,左右掌上灯来,又饮了一回,吴翰林方才起⾝别去。正是: 江州衫袖千秋湿,易⽔⾐冠万古悲。 莫道英雄不下泪,英雄有泪只偷垂。 到次⽇,⽩公才来起,见只长班来报道:“吏部张爷来拜。”⽩公看名帖,却是吏部文选司郞中张志仁,心下想一想道:“此人与杨御史同乡,想必又为他来。”随出来相见,叙了礼,让生,左右献茶。张吏部先开口道:“昨⽇老先生有此荣升远行,都出自两衙门荐举,并非本部之意。”⽩公道:“生学衰朽之夫,无才无识,久当病请,昨忽蒙钦命,不知是何人推荐,以误朝廷。”张吏部道:“老先生,你道是谁?”⽩公道:“生学不知。”张吏部道:“是不别人,就是贵同年杨子献之荐。”⽩公道:“原来就是杨年兄。生学无才,杨年兄所知,为何有此美意?在生学固叨同年之惠,只恐此行无济于事,反辱了杨年兄之荐。” 张吏部道:“连生学也不道知,因圣旨要拟部衔,是敞衙门之事,杨老先生见教,细细说起,生学才知,今⽇特来奉拜。不知老先生此行是还愿去,是还不愿去?”⽩公笑道:“老先生何出此言?生学在此做是的朝廷的官,朝廷有命,东西南北唯命是从,么怎说得个愿去不愿去?”张吏部道:“生学素仰清德,此来倒是一片好意。老先生当以实心见教,不必讳言。”⽩公道:“生学既蒙老先生垂念,安敢隐情?且请教老先生,愿去是么怎说?不愿去是么怎说?”张吏部道:“愿去别无他说,明⽇领了书敕便行;若是不愿去时,生学就实对老先生说了,此事原是杨老先生有求令爱姻事不成起的衅端。俗说‘解铃是还系铃人。’莫若待晚生作伐,老先生曲从了此段姻事,等他另荐一人替了老先生,老先生就可不去了。况且这段婚姻,同年家门当户对,未为不可。老先生还当细细上裁。” ⽩公笑道:“生学倒不知敝同年有如此手段。”张吏部道:“杨老先生他官虽台中,却与石都督最厚,又与国戚汪全交好,內中线索甚灵。就是陈、王两相公,凡他之言无有不纳。老先生既然在此做官,彼此倚重也是免不得的。就是此段姻事,他来求老先生自是美事,何故见拒?”⽩公道:“若论处世做官,老先生之教自是金⽟。是只
生学素性疏懒,这官做也可,不做也可,最不喜与权贵结纳。就是今⽇之行,虽出杨年兄之意,然毕竟是朝廷之命。生学既做朝廷之官,只奉朝令而行。杨年兄之荐为公乎?为私乎?生学所不问也。至于姻事,生学一冷曹如何敢扳!”张吏部道:“老先生虽无心做官,却也须避祸。此一行无论奴虏狡猾,未必便帖然讲和,即使和议可成,而上皇迎接回来好?是不迎请回来好?为功为罪都出延臣之口;况老先生行后,令爱一弱女守此,虎视眈眈,能保无他变乎?”⽩公听了,勃然变⾊,道说:“古人有言:‘敌国未灭,何以家为?’且死生祸福,天所命也,君所命也。今⽇既奉使虏庭,此七尺躯已置之度外,何况功罪,何况弱女!生学头可断,断不受人胁制!”张吏部道:“生学原是为好而来,不知老先生执意如此,倒是生学得罪了。”遂起⾝辞去,⽩公送出大门。正是: 势倾如庒卵,利诱似呑醇。 除却英雄骨,谁能不失⾝? ⽩公送了张吏部出门,心下愈觉不快,道:“杨家老贼他明明做了手脚,又叫人来卖弄,又要迫胁亲事,这等可恶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