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之一一四国是定 (第4/4页)
市民,在听到炮声之后学子们轰然高呼:“万岁!万岁!”跟着海派商人和市民们受到感染也跟着叫了 “万岁”之声有如狼潮一般此起彼伏,就像那百炮齐,盘绕在奉天门上空久久不绝! 火炮鸣响之后却没有像其它各部一样离开金水桥前御道,而是停留下来,先前的铁骑兵、长刀兵、刀牌兵、强攻强弩兵、火枪骑兵等则回绕过来,分列炮兵左右,列队候命。 胡宗宪道:“演兵结束!请都督训示!” 所有兵将一起大喝:“请都督训示!” 李彦直立于高处,道:“将士们,辛苦了!” 众兵将一起回答:“保家卫国,军人本分!” 徐阶、高拱听到心头都为之一震,李彦直高声道:“我李哲彦直,受国家所托,为大都督,掌兵于外,四海征战!众将士,应国家号召,为将为兵,冲锋陷阵,破狼乘风!今日凯旋归来,到此京师重地,特阅兵演练,以显我军威,让朝中宰制,知道国家有此长城之可贵!” 张居正看了高拱一眼,见他已经完全呆住,仿佛失魂落魄一般,嘴角一笑,却听李彦直继续道:“今日我有三句话作为训示,愿尔等铭记在心!” 诸军一起高呼:“聆听都督训示!” “一,我等军人,为华夏子弟,受国家俸禄,当保家保国保天下,此为我等天职!” 李彦直说到这里重重一顿,众将士听得热血***,一起高呼:“铭记都督训示!” 雄壮的声音散尽,李彦直才继续道:“二,国家之俸禄,出自万民百姓,天下者,非一人之天下,乃万民之天下!我等之保天下,非保一家一姓之天下,乃保天下人之天下!” 这回不止所有兵将,便是那数千学子也有忍不住跟着军队的口号节奏大呼:“铭记都督训示!” 李彦直停了停,待整个空间都静了下来,才说出最后一句话,道:“三,如今,我将与朝中良臣一起,共导国家以向大同,愿众将士随我一道,拥护良政,除残去秽,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保华夏国祚,开万世太平!” 金水桥南所有人都叫了起来:“铭记都督训示!铭记都督训示!” 阅兵在山呼声中结束,李彦直策马返回奉天门,将虎符交给了高拱,高拱拿了却如接到一块烫手的烙铁!李彦直道:“高阁老,阅兵已毕,不如就进行廷议吧。” 他就走上去,坐在内阁第二张交椅上,只居次辅之位,张居正和李春芳坐在他下首,留着第一把交椅给高拱,高拱就像魂魄不全一般,毫无表情地坐了上去,只听李彦直道:“今日廷议,有几件事情,要和大家商量。” 群臣忙道:“镇海公请说。” 李彦直道:“第一件事,如今国家的财权审计,颇有漏洞,我以为当改革财权的审计制度,引入新的统计方法,对全国财政与土地进行一轮新的梳理,诸位以为如何?” 他讲的正是《报高阁老书》中地内容,半点不变,此论刚刚出世时被士林批了个体无完肤,这时群臣面面相觑,却无人敢出头反对。 张居正点头道:“好!此议好!”李春芳也道:“正该如此!” 魏良弼叫道:“妙啊!”文武两班一听齐道:“好,好!正该如此,正该如此!” 李彦直微微一笑,又说:“国家司法,亦颇有弊,我以为司法体系亦当改革,得把地方上的政务权与司法权分离开来,在县令之外另设法官,专管一县之法务。中央之法官,亦当更加尊荣,使天子庶人,在法官面前,平等同罪,各位以为如何?” 张居正赞叹道:“天子庶人,犯法同罪,这可是千古未有之大公,好,好!”对帘幕内两个皇帝道:“二圣以为如何?” 嘉靖面如死灰,朱载谔谔道:“应该,应该…” 文武百官一起响应:“正该如此,正该如此!” 李彦直大悦,又道:“如今首辅大学士有宰相之实权,而无宰相之正名,其权太大,而其名不正。我以为当限其权,正其名,诸位以为如何?” 诸官一起道:“应该如此,应该如此!” 李彦直又说了科举考试改革等议,诸官无不赞同。其时大嘴巴的言官谏臣大多已在金水河畏罪自杀,塞了桥拱,奉天门下,也不是没有铮铮铁骨之臣,如杨博,更有一般立场坚定之辈,如徐阶,但这些人都是官场上的老油条,遇事定先斟酌利害,不会于时机不适合时作无谓冒失之危举。 再则李彦直所议,并无一言涉及私利,所论皆归于大功,徐阶杨博等自忖此时去触李彦直的霉头,就私而言讨不了好去,就公而论,千秋史书以下只怕也未必会以李彦直为非、以反李者为是。这些儒生或不怕死,却恶居下流(注),因此轻易不敢妄动。 至于嘉靖、严嵩之流,想想金水桥下地尸首,想想方才阅兵的威势,更是不敢有稍有动弹。 金水桥南山呼之声犹隐隐传来,廷议之上却只有乾纲一言。奉天门下慢慢热闹起来,百官都积极地进行着廷议,当然,由于中心思想已经明确,讨论地便只是细节问题。 万民既然拥护,百官既然一心,国是遂定! …— 注:恶居下流,语出《论语张》…“是以君子恶居下流,天下之恶皆归焉。”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