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十九章冬至㈣ (第3/3页)
“神策军的那个沙州回鹘人下手也不轻吧?”郑奇反对道。“郭元帅难道没有看到,刚才被抬下去两人,都是他下的手。” “既然都落马了,不如就踢蹴鞠吧?”铁穆开玩笑道。 蹴鞠是踢不了了,因为时间到了。双方已经六比六平,叶三郎那骁骑军虽也是新立,但军士大多是与他纵横大漠时地部下,一起拼死沙场有很长一段时日了,相较而言。郭侃能与他们打平也是相当不容易。 众人等着赵诚仲裁。 “沙场搏命,无论是大胜还是小胜、惨胜,到了最后只应该有一方活下来,不生则死,不死则生。决不含糊。这击场上也是一个道理,也只应该有一方胜者,和和气气的就不应该下场竞赛,那就让他们罚点吧!”赵诚道“无论是哪一方,赏金只能由一方独占!” 这罚点,仍是骑在马上击,不过要在对方门外五十步远正中位置击,对方守门者可以采用任何手段击、踢和扑。不过在这种定点罚,守门者一般都是用身子抵挡,除非那五彩马直挂远角或者擦地直入。那守门者都是身材高大并且身手矫健者,身着沉重的铠甲护住全身上下,因为这个位置很有危险性,胆小一些的是不敢站在那里被人轰击的。 这又是一个高潮,比场上双方方才互攻对方大门还要让场外观众更加揪心的,在罚球的时候。场内场外都是寂静一片。 “噢…”这点被打飞了,引起一片懊恼声和另一方地嘲笑声。 “哎…”不用说这被扑中了,进而引进支持另一方的观者欢呼。“好…”罚中了,山呼海啸般地欢呼声响起,震耳欲聋。 双方各罚五次,骁骑军这次以三比二获胜。 “国主有令,命骁骑军与神策军健儿台前领赏!”禁军张士达传达着赵诚的命令。 叶三郎与郭侃各自带着自己的手下。来到台前,人人面色赤红,汗流浃背,浑身冒着热气。获胜的一方喜不自胜,败的一方仍然不服气。 “郭兄弟承让了!”叶三郎这时变得谦虚了起来。 “我军新立,配合还不够圆转,暂让你们骁骑军获胜一场。下次就没这么容易了!”郭侃瞪着叶三郎道。他地手下们也都附和道。个个不服气。 “好志气,我大秦男儿应勇于公斗怯于私斗也。输了一场并不丢人,下一场再找回来也不迟啊!”赵诚高兴地拍着叶、郭二人地臂膀道“骁骑军赏十两黄金,神策军将士虽败,但并未气馁,其情可嘉,每人另赏马鞍一副!” “谢国主!”叶、郭等人跪谢。 太阳已经爬上了最高顶,阳光正照射在叶、郭两人的身上,两位健壮地年轻人正接受着所有人的注目礼,现场又响起了热烈的叫好声。 “恭喜郭元帅,您有一个好儿子!”宋平凑近郭德海的耳边道。 冰德海正要谦虚两句,那边张士达又开始了下一个仪式:“国主又设封赏,钱五十贯绢二十匹,以比试箭法。凡我大秦国百姓,无论士农工商,皆可下场一试!” 也许是现场的气氛所感染,又或许是赏金吸引人,再或是扬名立万的好胜心使然,张士达话音未落,校场边地围栏外,扑通、扑通地跳出来数百年轻人、中年人、老年人,农夫、牧马人、工匠、商人】子,还有官府里的小吏和酒肆里跑堂的伙计,竟也夹杂着一些年轻女子和少年人,其中包括耶律楚材之子耶律铸,个个都要参加比试。 以前,赵诚为了发现和培养可造之材,每年在秋季农忙结束后举办秋季比武大会,张士达、西壁辉与曹达这样的年轻人就是在这样的比赛中脱颖而出,并进而成为开国功臣的,就连叶三郎也是因为参加秋比获胜而为中兴府人所熟知。刚刚过去的秋天因为战争没有比赛,这让许多准备在秋比中大显身手之人很是失望,而且根据以往的经验看,赵诚对那些获胜者从来就不吝奖赏。 这成了许多人出人头地地捷径,包括读书人。贺兰书院学生出身的凌去非是许多读书人心目中的典范。 张士达未料道会有这么多人踊跃参加,只好向赵诚请示。 “这很简单啊,让精壮挽强弓,女子挽轻弓,少年换小杯!”赵诚笑道“分别比试,各取前三名,胜者均得同等封赏,孤怎会爱惜钱财呢?” “快、快,令禁军拦住,别再让百姓往里跳了!”那边王敬诚却惊呼的。 众文武放眼望去,不禁大笑,因为仍有无数百姓往校场里跳,要是全都跳下来,这比试要比到什么时候呢? 注:关于中国历史上马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,这里仅取其中一种,而且是由古代足球演变而来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